目前分類:其它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【紀念文】

  今天(2022/08/08),是Xtreme Fantasia (舊名Xtreme Fantasy)《姓名詩集》三百篇作品紀念日,我想要和各位讀者分享自己從寫下第一首詩的2008年開始(事實上有一首未成熟的詩在2006年寫下)、直到今天的心得或是收穫。老實說我比較傾向稱呼這為「詩三百」紀念,因為這樣似乎可以感覺到自己和我國古老作品《詩經(也是被稱作詩三百)》平起平坐,自high一下也非壞事,是吧?另外,雖說是詩三百,其實作品總數超過三百篇(有些朋友改過名字而會拿到第二首詩、或是拿到律文……之類),這點也和實存三百零五篇的《詩經》很像啊~

  這一天對我自己的意義十分重大,然而之所以能夠造就今天的我,是因為與三百位詩主人(我有陣子非常喜歡稱呼他們為「受害者」,因為運氣不好遇到我,哈哈)的相遇。因此,不論這三百餘人是否仍繼續和我聯繫,在今天我都要帶著一顆感恩的心來感謝他們,謝謝各位!

  在創作的過程當中,多少有遇到朋友問一個問題:「你為什麼要一直寫詩?」過去的我面對這個問題,都回應說:「這是為了要記錄相遇的緣分。」不過,現在想想這個答案似乎太冠冕堂皇了一些,畢竟人生直至今天,遇到的人絕對不只三百個,也有些人是我知道名字之後,本來想寫後來卻擱筆的;或有些人單單只是一面之緣或根本沒見過面(因為是受人所託),但我仍然寫了首詩送給對方的;又或者有些人明明寫了詩,之後卻因為各種原因又斷了聯繫,所以一點也不像是「記錄緣分」這回事。

  那麼,究竟「為什麼要寫詩?」這個問題有沒有解答呢?在我大學期間,實驗室的老師稍微和我們聊了一下,他間接說出了一個讓我得以旁敲側擊的答案,那就是──為了保留「時間效應」。

  何謂「時間效應」?試想您每天在社群網站放一張自拍照,也許還可以加上一句心情小語什麼的,總之這就是一件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。但是,一個禮拜過去之後,可以看到七張照片;一年過去有三百六十五張;十年過去則有將近四千張……十年後的您再回來看這些照片,其實還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,然而,這些照片保留了您每一天在拍照的當下的表情甚至是心情,讓十年後的您可以感受到一股很難用言語形容的感覺,這也就是「時間效應」。

  我寫詩直到今天,應該現在可以(自以為)神氣地(至少今天)稱呼自己是個「詩人」了,那麼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什麼呢?是友誼嗎?相信我,有些人就算不寫詩給他,他也會成為朋友的;而有些人拿到了詩以後,又因為什麼雞毛蒜皮小事而變成敵人或陌生人。想來想去,最後得到的結論仍然是:我得到了「時間效應」、同時也為拿到詩的詩主人們也留下一份。好啦,真要說的話,或許還留給對方一張小詩箋。

  最後,謝謝您看到這裡。無論您是從Xtreme Fantasia創始之初就跟隨著這裡的消息、或是最近開始才有在注意的朋友,在未來的日子中,這個小部落格都非常歡迎您的拜訪,而我也會持續創作下去,直到腦袋不靈光的那一天(不過好像打從一開始就沒有靈光過)。希望在未來的日子當中,能夠繼續和您一同創造這裡的時間效應。

  其實本來以為這個大日子會有千言萬語要和各位分享的,但最後都覺得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,不如就和我筆下的詩一樣簡短就好~總之再次感謝看到這裡的您!

顥德 筆
拜謝所有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您

【「詩三百」時間效應的痕跡】
010:2008/06/13
020:2009/05/02
030:2009/10/25
040:2009/11/06
050:2010/01/24
060:2010/03/29
070:2010/05/28
080:2010/08/26
090:2010/09/18
100:2010/10/01
110:2010/10/19
120:2010/12/23
130:2011/04/04
140:2011/09/18
150:2011/10/13
160:2011/10/29
170:2011/11/10
180:2011/12/08
190:2012/03/01
200:2012/04/07
210:2012/06/29
220:2012/11/27
230:2013/05/27
240:2013/07/29
250:2013/11/10
260:2014/10/06
270:2015/03/14
280:2018/09/16
290:2020/12/21
300:2022/08/08


xconz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hapter 1: 創始姓名詩~名龍~

第一首姓名詩,乃是在2008年1月31日所作!
距離現在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啊…
當時創作之動機乃是因為上課太過無聊,
以坐在附近的同學名字拿來大做文章,
因此誕生了第一首作品。

那時候的風格是將詩主人的姓名以接龍方式創作,
我們就直接舉第一首當例子吧:
「何處盛傳郁清蕭?蕭氣行遍山河易。
 易使四海天下知,知其雲遊為茶仙。」
很好~讀完之後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本詩主人的名字是-蕭易知!
當時他的綽號是「茶仙」,於是在詩裡面便也顯示出來。

關於這種以接龍方式所呈現的姓名詩,我們將其稱作《名龍》,
其特色,正如其名,除了接龍之外,可以說是沒有其它特色了!
畢竟在這28字裡面,有6個字可以不用自己想,方便的同時,限制也很大,
而且因第一、二句的尾字都已經被詩主人的名字囊括,所以說韻腳也被截斷了。
創作此種姓名詩並不是很難,先擺好名字之後就可以開始填字了~
當時在書寫《名龍》之時也沒有考慮到平仄的音律部分,
因此除了重複兩次的名字看起來和諧之外,
其餘的部分可以說是雜亂無章。

《名龍》的腳步並沒有因此而停止,只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創新……
一直到寫完76位的時候,新的想法正式成形。

Chapter 2: 續作姓名詩~韻言~

有人問我們:「為什麼創新是在76這個詭異的數字之後,而不是以十為單位?」
這個問題非常不錯,在此可以解答~

第76位詩主人,是高中時代所寫給同學的最後一人。
在寫完這段期間除了要應付考大學以外,大概也沒有認識什麼新的朋友了,
於是創新過後的「二代姓名詩」剛推出之時,
前期的作品都是《名龍》裡頭就有寫過的人,
那麼,格式上有什麼變化呢?我們取第一首二代姓名詩為例:
「氿泉靜柔撫惱陳,育雅遊絮植冰心,
 清渠涵納瓊鏡潁,履世媔嫣笑紅塵。」
從這首詩的前兩個字就可以看出來,這首是寫給XF曾經的共同作者--氿泉,
同時提一下她的名字是育潁,「潁」這個字真的是十分的漂亮啊!

我們將二代姓名詩取名為《韻言》,
此時的我們開始著重於「音律」的部分,
所謂音律,也就是平仄,我們依照古詩「一三五不論、二四六分明」的規則來寫,
所以說一句七言,其中的單數字可以不用要求,而偶數字一定要,
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得出來:
平聲也就是注音的「一、二、輕聲」,仄聲則是注音的「三、四聲」。
如果會唸台語的朋友們,台語的「短促急收音」也是仄聲,
例如讀作「ㄏㄚ˙」的「學」、「ㄉㄡ˙」的「獨」等等。

所以說《韻言》的特色在於音律,以及只有寫到一次的詩主人姓名,
這樣子除了平仄、韻腳都可以顧到以外,
另一方面是可以多加思考~不像寫一首《名龍》不用花到30分鐘,
以現在來說,一首《韻言》可以讓我們想一整個晚上,
當然想最久的就是上面例子的第一首《韻言》讓我們想了三週,
其中之一個原因,就是氿泉這個女孩,曾經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

順帶一提,我們一直都有「默默地」在實施「客製化」,
什麼是「客製化」呢?
就是說~有時候我們會讓詩主人提供1~3個自己所喜歡的字,
而我們會在創作之時把喜歡的字填入~
那,為什麼說是「默默地」呢?
本來我們的想法是讓每個人都有這個權利,
但自從我們把姓名詩變成是「見面禮」的型式之後,
我們發現要跟人「混熟」之後再請他/她挑字,
這一整個過程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,那麼這首詩就不叫見面禮啦~
所以說我們就一樣「默默地」取消了這所謂的「客製化」,
但許多相處甚歡的朋友們可能會有得到第二首詩的機會,
到時候就可以讓各位挑字啦~

看起來《韻言》到目前為止都算是我們作詩的主流,
還有什麼創新嗎?

Chapter 3: 進化姓名詩~律文~

力求創新的我們,終於在去年生日當天想到了最新的創作(害人?)手法!
這次是全面實施「客製化」,而且選字的範圍是3到5個字~
那麼,什麼是《律文》呢?
簡單來說就是「律詩」加上「散文」,
由於篇幅過大,在此就不附上例子了~
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《姓名律文》進去看,
每篇律文都會有一個十分獨特的名字。

律詩,除了《韻言》該有的「一三五不論,二四六分明」還有押韻之外,
還有就是頷聯(第二聯)和頸聯(第三聯)的每一個字都要「詞性相對」,
也就是說,
第三、五句本來是動詞、名詞、形容詞的地方,在第四、六句也要是相同的詞性~
這樣子就更有難度了!本來先寫幾個字所造的孽(?)在下一句就是一個很大的瓶頸!
到目前為止所寫的8首,似乎都有通過了這項嚴苛的要求。

下方的散文部分,就是以詩主人的觀點所寫,
以幾句「自白」加上內心的「情感」為上面的律詩做解釋~
所以說律詩才沒有「語譯」部分,
但也許是我們寫太多這種簡略明瞭的文字,
有許多隱含在整篇律文的東西都沒有寫出來,
因此會有許多讀者看不太懂的情形,
在此我們得先道歉一聲~功力不夠深,所以沒有辦法大眾化,
也就是此原因讓我們的律文進度十分緩慢。

仍然要順帶一提,《律文》在我們的心中是有一個「理想狀態」的,
這個「理想狀態」乃是以「由我們寫律、詩主人寫文」的模式進行,
但到目前為止,只有第六首律文《熾夏沁禪》是符合理想的,
所以我們一直很感謝詩主人--嘉宜為這份作品的付出!

不過,我們一直有個讓這類作品大眾化的想法,
所以說……

Chapter 4: 現行姓名詩~散絕~

從姓名詩(150)開始,
最容易看出來的就是少了「【語譯】」,
沒錯!【語譯】這個你我他都十分熟悉的東西已經走入歷史了!
取而代之的是穿插於詩句當中的小品,
就是之前在《姓名詩集史》當中所提到的:
「讓《律文》的格式大眾化。」
但又礙於《律文》的格式實在是不適合「量產」,
於是就沿用了《韻言》的絕句詩格式配上小品散文形成《散絕》,
因此可常在作品註記上看到「下方白話文並不完全代表詩句翻譯」之類的話。

xconz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